“四个全面”是现代文明整体发展的行动指南
“四个全面”是现代文明整体发展的行动指南🪢《“四个全面”是现代文明整体发展的行动指南》🎤把“改作风”与“干事业”对立起来,不仅是对改进作风的误解误读,更是对使命职责的消极逃避
以文旅融合让黄河文化遗产“活起来”。围绕大运河、长城、长征、丝绸之路、人文始祖、姓氏根亲、宗教、古代都城、科技发明等主题,形成黄河文化遗产展示利用带,在文旅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精品旅游线路。目前,“老家河南”已成为河南最具代表性的文旅品牌。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影响全球华人的重大节会,成为中原和海外联通的重要纽带。中华姓氏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起源于河南,李、张、刘、林、陈、郑、黄、丘、赖、蒋、叶、许、龚等姓氏寻根河南已成常态。客家人自称“根在河洛”而到汉魏洛阳故城及偃师市寻根,闽台乡亲号称“河洛郎”到光州固始寻根,均已形成大的趋势。围绕寻根所依托的名人遗迹、古城资源、重要陵墓等进行布局,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化园区,形成了“遗产+景观”的模式,极大地提升了祖地文化魅力。文化遗产连片整体开发利用,与文旅进行有效融合,要从三点着手:一是依托文脉。寻找文化遗产内在、本质的东西,以此作为文化遗产单体之间关联的纽带。围绕古代文明这一主题,可以找出关联遗产群,进行连片整体利用。二是推出精品。以世界文化遗产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全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为重点,带动关联遗产,形成具有可视性、体验性、参与性的旅游模式。三是打造特色。依托现有的文物资源,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抓手,以重大考古发现为引爆点,开创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新路,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,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。,与此同时,浦东的文化形态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发生了显著变化,由开发开放初期乡村文化为主、城市文化为辅,转变为以高度都市化为主、乡村文化为辅,实现了从乡村文化向都市文化的现代性跨越。
《道术》篇探究屈子之思想道统及学术,乃针对后世论屈原“重辞采而轻道术”之弊而发,颇有纠偏之功。其文曰:“(屈子)寓道术于辞章,以言志之什兼载道之辞,是其所以上继风雅也。屈子折中于三后五帝,求合于尧舜禹汤,有孔子祖述尧舜、孟子言必称尧舜之风。而其惓惓于帝舜者,岂以舜怨慕父母,号泣于昊天,与己之怨慕君王相似乎……及其言不用,其身被绌,则哀众芳之芜秽,而怨灵修之浩荡,称圣哲之茂行,而悲夏桀、后辛之无道,美咎繇、伊挚、傅说、吕望、宁戚之遇,而悼梅伯、箕子、介子推、伍子胥之志,郁于中而发于外,岂汲汲于能文?盖亦不期然而然者,则读其文者,岂可略其道术哉?”所论甚是。论求屈原之成就,确实不能抛弃其“内美”“修能”之思想学术,仅就其外在语言形式而论之。,然而,通过与中国的交往,学习其之所以为“中心”的制度优长,才是东亚邻国最为渴求的政治目标。制度是一国价值观念、政治规则和经济思想的凝结物,掌握了中华制度,也就等于了解了隋唐特别是大唐王朝的生成“密码”,因此很快,朝鲜半岛的几大政权和日本纷纷上门“求法”,它解释了何以7世纪中叶新罗国王金春秋会命令臣下模仿唐朝律令、修订并施行了《理方府格》六十余条,也能理解日本何以会“全面”导入中国律令制的原因(《大宝律令》《养老律令》)。圣德太子用来介绍和传播佛教的《宪法十七条》中“以和为贵,无忤为宗”之开宗明义,使西嶋定生对前近代东亚机理形成了如下认识,即“构成如此历史文化圈之‘东亚世界’的诸指标”,“我们可以简约表述为:(1)汉字文化;(2)儒教;(3)律令制;(4)佛教。创造于中国的汉字,不仅被中国所使用,还被传播到言语与此不通且尚不知使用文字的临近各民族。这不仅使这个世界中的各自意志得以相互传递,同时还使中国的思想和学术的传播成为可能。接下来的儒教、律令制和佛教三者,也都是以汉字为媒介被扩展到该世界的。这些都影响了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政治思想和社会伦理思想”。
【編輯:埃米尔·赫希(Emile Hirsch)】
相关新闻
- 中国比较政治学进入发展新阶段 2023-05-29 04:57
- 维护国家发展进程必须毫不退让 2023-05-29 04:32
- 工人阶级是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的主力军 2023-05-29 04:49
- 新常态:不仅要“新”,还要“常” 2023-05-29 04:58
- 改革攻坚期如何给特权利益致命一击 2023-05-29 04:15
相关新发布
- “四个全面”的时代使命 2023-05-29 04:20
- 以科学辨析把握社会主义自由观 2023-05-29 04:34
- “四个全面” 方略与政治制度建设 2023-05-29 04:52
- 简政放权:“放下去”如何“托得住”? 2023-05-29 05:05
-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3-05-29 04:38